云上恩施报道(来凤通联记者 杨依泉 实习生 余鑫鑫 通讯员 邓明安)盛夏的来凤县三胡乡三堡岭村,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果树叶,洒在挂满枝头的果实上。“花果山”富硒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果园里,10多位村民,在负责人滕建文的指引下普惠配资,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饱满多汁的高山无籽西瓜。这片瓜果飘香的沃土,五年前竟是一片“无人问津”的撂荒地。
2018年,三堡岭村16组安置点附近的200多亩土地,因常年无人打理,早已杂草丛生。
如何唤醒这片“沉睡”的土地,村支“两委”班子多次走访调研,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凝聚共识,最终敲定“公开承包”的盘活方案,为土地寻找“新业主”。
此时,在外打拼多年的滕建文正带着创业梦回到家乡。三堡岭村平均海拔900米,日照充足普惠配资,独特的富硒土壤更是种植高山水果和道地药材的天然“温床”。“这片荒地条件这么好,要是种上果树,肯定能成!”滕建文拿着测土报告,在村“两委”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,毅然承包下这片土地,创办了富硒杨梅专业合作社。
展开剩余57%创业之路从不是坦途。滕建文夫妇以基地为家,吃住在田间地头,一干就是5年多。他们不仅种下了杨梅、蓝莓、猕猴桃、鸡血李、樱桃等果树,还琢磨出“立体种植”的巧办法:樱桃树下套种山药、黄精,猕猴桃架下套种阳荷、凤头姜,空隙处还穿插种植反季节西瓜、草莓、绿植等。
“土地不能闲着,每一寸都得发挥价值。”滕建文擦着额头的汗,眼里却闪着光。
如今,这片曾经的荒地早已变身“百果园”。春季有樱桃、草莓点缀枝头,夏季有西瓜、杨梅等清甜解暑,秋季有猕猴桃、山葡萄挂满藤蔓,冬季有反季节蔬果供应市场。为了让果实品质更优,今年村集体投入45万多元用于果树改良和杨梅智能大棚建设,改良后的杨梅颗大汁多,品质上乘,每公斤售价高达100元,成了市场上的“抢手货”。
土地“活”了,村民的腰包也鼓了。滕建文的合作社每年收入稳定在40多万元,更带动村里20余户、约70名留守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。而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,每年也能增收5000余元,全部用于村组道路修建和公益服务事业,惠及全村百姓。
从杂草丛生到四季果香普惠配资,从撂荒闲置到丰产丰收,三堡岭村的土地蝶变,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。
发布于:湖北省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